传统村落"人走屋空" 600年古村民居空置率达_星空观察网

传统村落"人走屋空" 600年古村民居空置率达

2015-01-21 08:55 来源:爱新闻

  民主党派建议加大资金投入留住村民

  现存传统村落大多位于偏远山区,经济发展相对薄弱。一些传统村落中的人口不断“外流”,造成常住人口减少,出现“人走屋空”的现象。建村于明朝初期的房山区水峪村,因为“空心化”严重,甚至当年主要由男子表演的古中幡,如今也由村中留守的妇女接替了。

  现状 男子外出打工 女子留守耍中幡

  如今在北京,不到水峪村也许很难看到这样原汁原味的明清古宅了。水峪村党支部宣传委员李如拉说,水峪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,最大的看点就 是未经修饰的原生态古民居。不过,其中不少小院都锁着院门,来自北京市政协的调研数字显示,水峪村古民居院落的空置率达到了95%。

  耍中幡是老北京的一项绝活儿,水峪村中幡会始建于明代晚期。与众不同的是,水峪村现在是女子耍中幡。李如拉无奈地说,水峪村以前也是男子耍中幡,只是后来很多青壮年男子都外出打工,为了不让这门传统艺术失传,很多留守妇女就肩负起传承的任务。

  分析 生活条件差 致使大量青年外出

  市政协调研后发现,本市共有行政村3938个,经过普查符合传统村落认定条件的仅有52个,而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仅有16个。由于传统村落 大多位于偏远山区,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薄弱,现有资源难以满足本地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,一些村落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生活。北京晨 报记者就了解到,水峪村很多孩子在外学习毕业后,几乎无人想利用村中传统资源谋求发展。

  委员建议

  传统村落保护要以人为本

  民革党员、市政协委员万建中表示,传统村落保护要重视以人为本。之所以很多老百姓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保护意识淡薄,就是因为单纯地保护建筑,与他 们的生活联系并不紧密。政府应该不断投入资金,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,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。要让村民在保护中得到实惠,主动参与保护。

  农民翻建新居应享受补贴

  农工民主党党员于颖指出,虽然传统村落有文物建筑,但并不是所有的古民居都是文物。政府可以拿出一种特色民居的标准设计方案,农民按照这种特色翻建自己的新居,改善生活条件,应该享受政府补贴。这样既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,又使传统村落的风貌得以传承。

星空观察网,黑夜中寻找光明。
分享到:0